新闻资讯 News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70%药企营业收入不足5000万!

时间:2016-01-20 11:40:20  来源:中盟医药

2015年,随着政策全面的改革为药企并购整合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如清风吹过湖面,整个行业波澜不断。2015年1-6月份医药并购案例激增;到了下半年,随着股市的巨幅振荡和休整,并购估值也更趋合理,药企的并购整合以更理性、更有序的态势展开。


进入2016年,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扩大市场规模,致力于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将会加快并购重组脚步。同时,受行业经济的影响、医药政策密集发布,使不少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沦为上市公司的并购对象。可以预见,2016年,“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将会频频发生。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2015年上半年,医药板块并购此起彼伏,从标的资产来看,以化药、中药生产为主的制药领域并购案高达47起,其中上半年医药并购金额最大的案例当属友搏药业65亿元借壳九芝堂;到了2015年下半年,并购市场出现短暂的回落之后,由于国企并购重组政策方面利好消息不断,市场对于新一轮并购热潮的预期加强,11月并购再次回温。

综合分析2015年的并购案例发现,各细分行业并购的热度与行业集中度呈现反相关性,与估值倍数呈正相关。在各细分行业中,整体盈利能力较强,则主动退出的企业比较少,并购成为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主要推手和必然选择。上半年,一级市场估值集中在10-20倍,各细分行业二级市场估值在20-80倍之间,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行业估值持续在50倍以上。估值差距吸引上市公司和被并购企业积极参与并购以实现资产证券化。相比医药流通行业和制药行业,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并购特别活跃,这与行业相关政策及自身的变化存在很大的关系。

东方证券研究表明,我国制药企业中,70%以上的企业营收不足5000万元,近20%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若按照新版GMP投入300亿元-500亿元技改花费测算,平均每家医药企业将投入600万元-1000万元,改造费用将使中小企业付出2-3年的经营利润。但从行业角度来看,新版GMP改造将加速淘汰落后的中小企业,为上市公司、龙头企业提供并购和扩张的机会,促进行业集中度提高。

并购整合大势所趋

回顾整个2015年医药行业的并购,观察人士分析指出,多方面因素在助推医药行业并购案激增,哪怕是医药巨头,生存忧虑也不小,既要面临自身成熟产品市场发展空间有限,又受到医保控费、招标降价等政策影响,这意味着营收和利润都可能受到一定冲击。发改委放开绝大部分药品价格,药品“特殊商品”外衣渐褪色,市场进一步充分竞争,价格战难免。医药领域细分程度日渐走高,精准医疗、互联网医药、基因测序概念渐火,资本雄厚者都想通过收购快速进入新兴领域分一杯羹。

而梳理该细分领域的并购不难发现,夯实主营扩充产业链系上市公司并购生物科技资产的主要目的,或借助标的公司拓展市场,或共享标的公司的区域、用户资源,甚至通过并购可直接涉足新兴市场、创新的技术手段,可谓一举多得。

实体药店行业一大趋势就是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单体药店越来越难生存,不少选择关门或被收编。仅线下并购扩张并非实体连锁药店的唯一道路,同时发展好医药电商业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生物科技的并购热潮中,药企追逐新技术、新模式的并购方向符合当下的市场发展趋势。随着资本运作步入新时代,未来行业并购整合的战略可能会有一系列变化。由于一级市场价格高企以及优质标的日益稀缺,以增厚利润为主的大体量并购难度较大。就企业战略而言,传统企业向新兴领域的并购或风起云涌,比如互联网医疗、新技术新模式(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等),一级市场将成为二级市场的并购风向标;海外并购可能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从细分领域角度来看,医疗器械领域的并购最为火热。华润系抛出的万东医疗被鱼跃医疗接盘后,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异常红火,实现了多个连续涨停。A股中另一医疗器械翘楚——楚天科技亦发布公告称,拟收购长春新华通制药设备有限公司100%股权。该公司是国内制药用水设备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公司,也是不锈钢制医药卫生级工艺压力容器制造规模最大、电化学表面处理能力最强的公司。

并购动作较为活跃的药企还有爱尔眼科、誉衡药业、嘉事堂、千山药机等,这些公司皆有两次以上的并购行为。除了医药企业为自己的产业链加速布局之外,原本与该行业不相关的,如地产业科技公司相继跻身其中,例如,东软集团通过收购,向智慧医疗等新兴领域市场布局。

除此之外,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中国药企并购金额达到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80%,已公告的并购案例数达260起,其中约有10%为海外并购。最近一轮海外并购潮起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几年来,众多中资企业陆续在海外抄底。

并购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企业收入、利润率、每股收益等指标通过并购得到优化,规模、实力也实现跨越式增长,企业进一步巩固了市场甚至形成垄断。而在二级市场上,股价也呈现随并购增加快速上涨的趋势。其中2015年12月,绿叶医疗集团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私立医院运营商之一Healthe Care,成为迄今为止中国药企海外并购金额最大的一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伴随“互联网+”横空出世,互联网医疗引发上市公司在内的各路资本的共鸣,成为今年健康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最大热点。2010年很少有机构或创业者看到互联网与医疗所蕴藏的机会,但2015年互联网医疗无疑迎来发展机会,包括对医疗服务,解决供需关系方面所作的贡献和对这个领域的冲击,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机会是明明白白摆在投资者面前的。

2016年,并购更火热

随着药企发觉自己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得不考虑在现有的医药道路上,还有什么方向可以走。因此,药企或往上游发展,或往下游延伸,开始试水全产业链路径。早准备早应对早收获,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药企做出全产业链的调整后,抗风险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而国家对药企的拓展政策也比较宽松。

同时,从供给方被收购标的来看,在国家相关政策之下,行业门槛逐步提高,竞争加剧,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客观上需要借助更大的平台来获得优势资源,涉足新技术新领域的创新性业态也需要上市公司这一平台作为有力支撑。再加上医药行业普遍具有的良好现金流状况以及上市公司充足的资金储备,这些都为2016年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900s末期被成为制药行业发展的黄金年代,制药企业收入稳定、高盈利、高增长,从估值上看可以说天空才是极限。制药行业这两年的复苏使得整体市盈率较几年前有所提高,但还是低于10年前的估值水平,而且仍带有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过整个制药工业已经显示出积极的信号,包括业绩普遍重回增长,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很多策略也已见成效。

大型和专科制药企业可能会纠结于应该选择哪种商业发展策略,包括在股息分红/股票回购与并购/内部投资之间做出选择。仿制药企业尽管能在维持增长方面做得很好,但专利过期药物的明显减少迫使他们必须考虑整合并购以便向非仿制药业务转型。

尽管研究失败会让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在一天之内股价腰斩,但是生物技术公司整体上的超强研发实力仍将在2016年的股票市场上继续得到体现,估值仍然会很贵,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仍会不断接到制药企业及大型制药企业的合作意向,但交易规模仍会停留在相对温和的水平。至于泡沫什么时候破裂,自然是等到无人愿意接盘的时候。

生物技术公司也好,制药企业也好,2015年的交易总额已经创下历史记录。制药企业的业务重塑正在进行,仿制药企业和非仿制药企业的整合正在发生,2016年可能会发生更多的大型企业并购。此外,补充管线储备的强烈愿望也会促进更多权利许可、成立合资公司等交易的发生。

整体来看,经济转型之下,无论是政策层面、资本市场层面还是行业经营层面,各方面现状都有利于兼并重组的大规模开展。宏观方面,多种因素将加快行业并购重组的步伐。首先是政策面鼓励产业整合,行政审批逐渐松绑有利于缩短企业的操作周期,降低时间成本与不确定性;其次,二级市场对企业兼并重组行为正反馈明显,这也决定了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有望长期存在。相应的并购行动也会在2016年陆续开展。